解放战争时期,为了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,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,解放全中国,“保家保田保饭碗”,山东省阳信县开展了大规模的热火朝天的参军参战运动。近万名阳信人民的优秀儿女告别家乡的父老乡亲,奔赴自卫反击战的前线。
1946年12月,中共阳信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于重远、县长兼县大队队长尹清泰奉调带县大队升级,编第四军分区警备团。
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,不得不改而采取重点进攻的方针,即在晋冀鲁豫、晋察冀、东北战场转取守势,抽调兵力对山东和陕北战场实施重点进攻。为沉重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,1947年3月,阳信县掀起参军热潮。阳信县全县有5320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。
1947年6月30日夜,刘邓大军12万人强渡黄河,发起鲁西南战役,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。
1948年上半年,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向国民党军继续展开进攻,歼灭大量敌人,打破了敌人的分区防御。同年秋,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变化,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。
战略决战的序幕首先在山东拉开。1948年9月16日,粟裕等指挥华东野战军32万人发动济南战役。经过八昼夜的激烈作战,攻克济南,歼国民党军10万余人,其中起义2万余人。济南的解放极大地鼓舞了阳信人民打垮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信心。11月18日,县委接地委指示,开展冬季参军运动。12月2日至7日,召开了由干部和农村党员、群众积极分子共1200余人参加的阳信县动员参军大会(简称“动参”)。会上,1011名党员、干部、积极分子报告参军。出现60名送子、送夫等参军的模范人物。会后,参军运动在全县展开,12月底基本结束,翌年元月11日新兵团成立。动参工作中,摒弃了过去那种简单生硬的做法,坚持自愿的原则,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,切实把拥军优属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,因而顺利地完成了动参任务。全县有4205名青壮年参加了解放军,比地委分配2900名的任务超额1305人。在动参工作中,涌现出了不少模范人物,干部带头参军起到了示范作用。其中区级干部18人,乡级干部54人,村级干部280人。送子参军的570人,送丈夫参军的17人,送弟参军的194人。通过动参工作,壮大了党的队伍,党员由动参前的3996名,发展到4814名,并培养争取入党的积极分子两千多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