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党史周周学I 冀中平原残酷的神堂反击战

四川能投建工集团设计研究院 2021/07/19 0

  \

  神堂战役发生在1939年12月27日,神堂村距离晋察冀第十分区雄县驻地米家务只有七八里,萧新槐时任第十分区参谋长。由于他特别能打仗,且能灵机妙算,被当地称为“萧诸葛”。

  1939年12月26日清晨,晋察冀首长来电命令:到雄县大清河北接晋察冀军区一行47人的检查团。检查团带队团长是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,成员有32团团长江中同志和一些地方干部、医务工作者和文工团团员,他们携带着一批经费和药品来十分区检查和慰问。因十分区地处敌战区,在京、津地带经常有大批坦克和飞机来回穿梭,当时正值日军冬季大“扫荡”,检查团由于人数太多,刚出发不久就已暴露了目标,九分区护送的同志只将他们送到大清河南岸就返回了。萧新槐接到命令后,立即通知正在固安县牛坨镇休整的27团派一个侦察连去找,可怎么找也没找到。时间紧、任务重,萧新槐立即命令27团两个营到附近的神堂村修筑工事,以临战的姿态做充分的准备。时任27团团长杨秀昆、政委杨子华、参谋长韩双亭、党总支书路杨马上召开了党员干部大会,保证完成上级交给的护迎任务,并进行了战前动员。会后决定:由团长带领二营、三营和警卫连共1000人执行这次任务。

  黄昏时分,部队出发了。入夜月色朦胧,静悄悄的旷野上,只听到部队紧急行军的脚步声。晚上10点钟,部队到达了指定的地点。团长杨秀昆决定先露营在梁神堂村、张神堂村和左各庄村,要求各连立即连夜修筑工事。寒冷冬夜,战士们借着月光,在军分区首长萧新槐的指挥下,挥锨挖土,个个汗流浃背。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筑工事,一个以堑壕和掩体环绕的村落防御体系基本形成。